这个夏天股票配资正规平台,加拿大的天空不只是蓝色的,还有罢工的火药味。
72小时罢工通知公布以后,加拿大航空急忙提前把航班给取消了,新闻发布会的那个地方就跟突发新闻正在直播的现场似的——抗议者举着“无偿劳动不会起飞”的牌子跑了进来,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显得特别不好意思,只得悄悄地离开了会场。
有人赶忙改签回家去,有人还眼巴巴盼着航班别变成红字,这会儿的机场,可不单单是个候机的地方,简直成了大家心情的大杂烩地儿。
一、涨薪数字背后的真相
从表面来看,公司提出的条件颇为“大方”——四年涨38%,第一年就涨25%,不过这38%是四年总计的,并非一次性全部给予,依据加拿大央行的数据,过去两年年通货膨胀率平均约为6%,按此速率,到第四年时,实际购买力早已被通胀吞噬大半。
工会的重点还不是这,而是无偿劳动——空乘在航班起飞前的登机、等待、整理客舱等环节,往往要工作1-3小时这些时间一分钱没有。
加拿大公共雇员工会CUPE统计,这部分无薪工时占工作时长的8%到12%上下折算成年收入的话,那就相当于是平白给公司送上几千加元。
要是换做普通人遇到这事,就好像每个月给老板加班十几个小时,还签了保密协议不能抱怨。
二、提前停航的“战术”
加拿大航空称,提前停飞是为了“让飞机和机组人员能够最优配置”,方便罢工结束后立马恢复运营,听着好似是提前做准备,但对旅客而言,这就跟“早早关门不营业”差不离。
数据表明,加拿大航空每天大概运送13万人次,其中有2.5万人是国内航线的旅客,这么一讲,要是每一天全面停飞,那很有可能就会让超10万名乘客的行程受到影响。
夏天本就是航空公司挣钱的旺季,要是停航一天,那可不只是机票收入没了,连转机费、行李费、附加服务这类一连串的相关收入也都没了。
更重要的是,提前取消让旅客的应对空间被压缩——很多人是在到机场的路上才收到短信,这种体验,比航班延误还抓狂,因为连“等待”的希望都没有。
三、乘客的现实与无力感
社交平台上,也就是原来的Twitter和Reddit上,到处都是“自救方法”:有人改签了火车票,花了三天两夜穿越加拿大;有人租了车,跑了好几个省份,油费甚至超过了原本的机票价格;还有游客索性取消了行程,白白损失了已经预付的酒店和景点费用。
纽芬兰跟拉布拉多的旅游协会预估,要是罢工持续一周,本地游客数量极有可能降低20%到30%,对那些凭借夏季收入来维持经营的小型旅店和餐馆来说,这或许就是一年里决定是盈利还是亏损的重要时段。
在这些具体数字背后,是一群不得不改变计划的普通人:
盼望着回家的学生,一心投入工作的商务人士,省吃俭用存钱去旅行的老人……他们虽然与罢工没有直接关系,却成为了最直接的受害者。
四、舆论场的“拉锯”
网络上的立场像是两队对阵:
💼支持工会的人:无偿劳动就是剥削,争取权益是底线,哪怕牺牲短期便利也值得
💰站公司的人:已经加到38%,工会还不满足,迟早逼得航司成本转嫁到机票上,让大家一起买单
但大部分人实际上处在第三条线上,他们仅仅期望平平稳稳地到达目的地,加拿大航空最近三年的运营数据着实让人心生烦躁:疫情过后的恢复进程较为迟缓,去年夏天因为人手不够,延误率曾经在全球处于末尾位置,对于众多乘客来讲,这次罢工不是首次“空中闹心事”,而是再次消磨了他们的信心。
五、没有赢家的博弈
如果把航空业比作一架飞机,机组成员、航空公司和旅客就像三根必要的起落架,不管哪一根出问题,整架飞机都不能安稳着陆,罢工是权益争夺的一种合理方式,但短期的对立只会让信任破灭。
据加拿大交通部统计数据,2022年疫情有所缓解后,航空旅客满意度回升到70%上下不过今年上半年已经跌到了58%。
这意味着,不论结果如何,这场冲突很可能让加拿大航空的品牌形象再掉一截——恢复需要的不只是航班,还要时间和诚意。
飞不飞成了赌运气;站哪边成了情感选择。
✈如果你手里有一张加拿大航空的票,这种情况下你是会支持机组争权益股票配资正规平台,还是认命赶紧找别的路你怎么看?
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